[股票研究(自己掂量)] "高效"的管理未必就是一个优质的企业

Trustno1 2011-04-11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3,20110411129243712.html


引用
平安证券投行部门的一名负责人曾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平安证券在保荐和承销IPO项目时,“就像一个流水线一样”,效率极高,项目周转速度明显快于对手。在这条流水线上,内控安排很大程度决定了这家券商的保荐风格和特点。
  以内核流程来说,一般投行程序,是由项目组向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下称质控部)提出内部审核(下称内核)申请,质控部做内核预审并向项目组提出修订意见,收集回复,再提交内核委员会对项目进行最后的内部评审。
  而平安证券投行部一名内核委员坦言,质控和内核部门本应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甚至不应隶属于投行部,而应该隶属公司投行委员会,但在实际操作中,出于专业性的考虑,担心缺乏业务经验的质控和内核人员“审不出问题”,而且“平安(证券)的模式就不可能专门养几个人,不干活(不直接创造利润)”。因此,三分之二的质控和内核人员仍来自投行核心业务骨干,只是在有项目利益冲突时,必须作出一定的回避安排。


前几个礼拜我对joachimz的管理优秀论有这样一个评论

http://fortune.group.iteye.com/group/topic/25344#180636

我一直强调要看一盘生意,管理是否会影响一盘生意?答案是肯定会,但是如何影响一盘生意?这恐怕不会有什么简单的回答.一个公司的运营特质决定了,它所能适应的管理方式.我上面指出,平安的管理更类似于日企台企,这种管理脱胎于制造业。这从平安证券的流水线模式可见一斑.制造业的利润是大都是近期就能看到的,鸿海的员工流水线上制造Iphone,然后卖出,有没有利润,成本高不高一个年度内即可见分晓.而金融行业则更多的是依靠远期交易来赚取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放大。同样的如果出现亏损也会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为什么投行的同业会白养一堆不直接创造利润的质量控制部门?因为这些部门是为公司赚取更多的远期利润,降低远期的亏损.金融海啸前,很多金融机构都在CDS上赚取大量的当期利润,但是联储拉高息口后倒的倒卖的卖.但是PIMCO的格罗斯在06年就雇佣了很多人去美国各地扮演成要买房子的人,查看当时房屋市场的状况,最后出具报告认为美国的去杠杆化过程会引发一次大灾难.当年格罗斯就全数砍掉CDS和MBS吃进美国国债.PIMCO这种风险控制的管理,是完全着眼于远期交易。

而平安则不是,我们从各种侧面的信息都可以了解到,平安的管理方式侧重的都是对员工创造利润和压缩成本的考核.这种考核是制造业管理模式的延续,过于侧重于近期利润的考核所产生的激励的机制也是刺激员工关注近期利润和近期风险。什么样的激励,员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平安的债券投资能力不高,股权投资的风险偏高,特别是富通亏损不能不说是这种管理方式的一种延续.
lycher 2011-04-12
43.38*0.0722*(0.7*0.3+0.3*0.55)+(31+12.42)*0.03=2.48
------------------------------------------------------------------------------

人寿的传统险和分红险不是都会归还本金的吗?那么承保利润是从投资收益里来的对吗,这样算是否重复呢?请教了
Trustno1 2011-04-12
lycher 写道
43.38*0.0722*(0.7*0.3+0.3*0.55)+(31+12.42)*0.03=2.48
------------------------------------------------------------------------------

人寿的传统险和分红险不是都会归还本金的吗?那么承保利润是从投资收益里来的对吗,这样算是否重复呢?请教了


承包利润就是从你的保费里来的,你的保费是要扣管理费的.投资性保险(分红万能)投资收益是扣完管理费以后才算投资收益的.返还本金是假象,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1000块作为管理费用在签单时候就扣掉了,然后再20年后还你能一样吗?
lycher 2011-04-22
谢谢T大,但还是有很大疑惑。人寿除掉所有的业务成本,总资产还有3个点算做承保利润,如果这属实,那么人寿被极大低估是毫无疑问的。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